Google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【航海精华】

Google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【航海精华】

第 1 步-确定平台

这个平台不是随便盲目去选择,而是选择一个有足够多用户的平台,例如:选择全球排名 200 的网站,或者选择某个垂直领域排名前 10 的网站。

因为当平台有足够多的用户,即使我们只解决了当前平台 1% 用户的某个问题,依然有足够多用户,而且我们在后期做投放推广的时候,也有一个固定用户群体标签。

1.1 新手推荐平台

对于新手来说,我们比较推荐先聚焦,再发散。先专注一个平台,等成功后再考虑迁移到类似的平台。

推荐新手先去 Facebook、Instagram 上找一些需求,这些地方流量大,需求也多,容易快速做 MVP,拿到正反馈。而且,这些在国内都有对标,相对好入手一些,比如 Facebook – 微博,Instagram – 小红书。

1.1.1 Facebook

•Facebook(简称 FB ,现改名 Meta)是源于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及社会化媒体网站,国内也叫它脸书。

•Facebook 是一个社交平台,有着 10 亿以上体量的用户,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大社交平台。

•在 Facebook 上,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用它来拓展客户的账号和内容

有流量的地方,就一定存在着大量没有被满足的需求,只要这些需求足够多,那么对于新手的我们来说,入局就有很大几率分到一杯羹。

1.1.2 Instagram

•Instagram 可以理解为 Facebook 旗下一个细分平台,专注于图文分享,类似于国内的小红书。

•Instagram 也是一个用户体量在 10 亿以上的社交平台,每天有 5 亿以上的人在使用 Instagram。

•Instagram 的用户更加偏向于年轻化、潮流化,也是现在很多流行行为的发源地之一。

Instagram 对于我们来说,最大的价值是有着比较明确的需求,围绕着图片、社交分享等,可以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工具 idea,比如修图工具、滤镜模版、自动点赞工具等。

1.2 有电商背景推荐平台:Amazon

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或者有电商背景的开发者或者产品经理来说,我们建议去 Amazon 平台上找需求,因为这里离赚钱更近,但同时竞争也更激烈。

•亚马逊网站仅在 2022 年 1 月就有超过 27 亿的访问量。

•全球有超过 2 亿的亚马逊 Prime 用户。

•亚马逊 Prime 会员每年花费约 1400 美元。

亚马逊是世界主流的电商平台之一,有着非常直接的商业需求(用户愿意为好用的工具付费),不仅仅是面向开店的商家,还有使用 Amazon 购物的用户。

图片[1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第 2 步-挖掘产品需求:平台维度

2.1 以用户的身份体验平台

产品的第一个用户就是自己,从自身问题出发,先挖掘自身的需求。

所以选择平台后,我们要先以用户的身份进行体验(没注册的可以先注册这个平台),把明显的按钮都点击一轮,把常用的功能流程都体验几把,初步了解平台的基础功能。

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,尽可能去思考这个产品解决了哪些核心问题,有可能会很幸运地发现另外一些问题。

2.2 搜索平台存在的问题

如果说上一步收集的是「我的问题」,那这一步就是整理「Ta 的问题」,挖掘的是更多人的需求。

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记录,包括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和一些数据突出的问题,一般又会从一个问题延伸出 4-5 个问题。

但请记得,不要偏离我们最初选择的平台,就算真的发现其他平台的有趣问题,先记录下来即可。

可以尝试用以下这些途径搜索问题:

•带着「半个问题」去搜索

•带着 26 个字母去搜索

2.2.1 带着「半个问题」去搜索

关于搜索,我们习惯性带着「完整问题」去找答案,目的性非常明确,这样反而让我们忽略了搜索引擎的的其他使用方式。

试着删去目的性,带着「半个问题」去搜索,搜索引擎就会给出搜索建议与相关搜索,这些都是他人的需求。

图片[2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2.2.2 带着 26 个字母去搜索

如果「半个问题」得到的结果不够多,可以用 A-Z 的方式搜索,就可以快速找到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常见问题。

图片[3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问题,就是需求的起点,而问题答案则是需求的终点,连接两点最终形成产品,也就是我们要做的工具。

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,我们肯定会发现一些用户已经给出可行的答案,大多数都是一些成型的工具,可以仔细看看它们的介绍。

2.3 围绕平台找工具

围绕平台找工具,有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,就是看平台自己出了什么工具,平台是对用户最熟悉的一方。

以 App Store 举例,搜索 Facebook 后,通过查看「开发者」可以看到他们开发的其他工具。

图片[4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图片[5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这里往往就是用户的痛点被平台自己做出来的工具,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围绕平台找到很多工具。

除此之外,还可以在 Google Play、Google 官方插件网站、Tampermonkey、GitHub、GreasyFork 里搜索,根据平台名找到很多工具,通过下载量排序,很容易获得一些热门工具。

图片[6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图片[7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图片[1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第 3 步-挖掘产品需求:用户维度

3.1 用户需求关键词

用户的需求会通过关键词的方式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来,比如:

我在某平台留下了对某个产品的吐槽;

我在搜索引擎上面搜索了某个问题;

……

以上这些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记录,同时也会从数据层面反映出用户的一些潜在需求。那么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了解关键词呢?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:

•用户是如何搜索关键词的(或者说带着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去搜索关键词)?

•用户的关键词是怎么产生的,他们会在哪些地方留下关键词?

3.1.1 用户如何搜索关键词?

站在普通用户层面,他们是不会直接搜索核心关键词的,更多的是直接描述需求(包含核心关键词的长尾关键词)。

如,我现在想 Google 一个送给父亲的礼物,一般搜索的关键词是:

适合送给父亲的礼物有哪些?

送父亲什么(烟、酒、手表、剃须刀等)比较好?

给退休父亲的生日礼物送什么比较好?

这些都是站在用户的需求角度去考虑搜索什么关键词,有一个相对万能的公式可以参考一下(顺序可以打乱):核心关键词+需求动词(名词)+疑问词

而获取这些需求长尾词,除了第三方工具还有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式,就是利用搜索引擎的下拉框和尾部的相关搜索框,都是用户需求最直接的体现。

图片[9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图片[10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3.1.2 用户的关键词如何产生?

互联网上,只要有用户交互的地方,一定会留下用户的痕迹,不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。而我们站在需求挖掘的角度上,用户留下痕迹的地方就是我们该去探索和挖掘的地方。

以用户在 Amazon 上面为例:

用户搜索了某个关键词,Amazon 会记录下来,再打开页面会直接给该用户推荐相关产品;

用户浏览(在线时间)或收藏了哪个商品,Amazon 也会记录下来,以便后面分析用户喜好;

用户购买或评论了某个商品,也会被记录下来,后续 Amazon 会根据情况给 listing 更多流量;

Amazon 还会抓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或其他信息,并推荐相关商品。

上述所说的用户轨迹其实就是我们分析用户需求的依据,这些用户行为 Amazon(或其他第三方工具,如卖家精灵等)都会给我们提供,我们需要的是在这些数据中抽丝剥茧,从不同维度指标中验证我们的目标需求是否存在(在后续会有实战案例展示)。

3.2 用户对工具的反馈

可以根据这些维度来分析:

•主要解决用户哪些问题

•每月搜索量,看流量是同比上升还是下降

•每月下载量,看流行程度是同比上升还是下降

•单次点击成本,估算收益,判断有没有必要做

•评分,看口碑

建议做个如下图表,更直观:

图片[11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需要注意的是:

•「评分低」意味着 → 现有产品很弱,你能轻易开发出体验更好的替代产品。

•「流行」意味着 → 需求、市场是存在的,已经验证过的。

•「评分低但流行」意味着 → 需求非常旺盛,用户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,竟然愿意用体验不好的产品,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品。

参考:

•评分较低的 Chrome 插件列表

使用方法:找到任意一个评分低但流行的谷歌插件,然后开发一个更好的。

3.3 用户的差评背后的需求点

我们的目的是模仿和差异化竞争,模仿指的是在短期内制作出一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,且尽可能地让用户的迁移成本低。在这之上,由于我们的能力、成本等限制,一定得在小处着眼,all in 时间、精力,开发出一款用户满意的插件。

基于这两点,就需要我们去挖掘这些工具下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,而这些需求往往藏在用户的差评里,用户会在评论里对产品进行挑刺找问题,这些刺就是我们的机会。

所以,查看那些 1-2 星的评价,按时间顺序排序,用户量多的看 100-200 条评论就能知道大概了。可以对这些差评进行分类,列出 Top 5 的差评及其占比,思考差评背后可能存在的机会点/解决方案,以及解决难度。

建议做个如下图表,更直观:

图片[1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第 4 步-挖掘产品需求:工具维度

4.1 从大关键词中找大产品

比如我们选用 Facebook tools 这个大关键字开始,点击搜索后,插件直接在页面显示了很多的相关数据,例如 Volume、CPC、Competition、Trend,都是搜索的关键指标。

这些指标仅提供了参考价值,因为如果切换到其他类似工具,数据会有差异,但也很好地提供了价值。

简单解释一下这些关键指标:

•Volume:每月搜索量

•CPC:单次点击成本

•Competition:竞争难度,0-1 难度依次递增

•Trend:趋势,搜索量的趋势

通常是将前三个指标混合一起对比的,这三者关系一定要保持敏感,不然会错过很多机会:

•Volume 大,CPC 低,Competition 低,那就是一个好的关键词。

•Volume 小,CPC 高,Competition 接近 1,那就代表厮杀尸横遍野。

图片[13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但对于想做小众产品来说,这个大关键字意义不大,虽然搜索量很大,如果现在去抢这个词,那么大概率就是炮灰,而且对于用户来说,这个词的需求不够直观,没法直达用户的「点」。

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广告,不要忽略它,点进去,然后浏览此网站的功能介绍页面与价格页面,里面有我们需要的信息。

4.2 将大产品进行功能拆解

•功能介绍页面:可以大概了解工具的功能范围,一般用于评估技术实现难度。

图片[14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•价格页面:通常会将功能点详细列出来,供用户进行对比。如Automated post shceduling(定时发帖)、Key performace metrics (关键性能指标)、Custom analytics(用户分析)、Exportable reports(导出数据报告),这些都是我们对工具的一些直观理解,也是相对直观告知用户的一个「点」。

图片[15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通过上面页面大概可以知道一些关键字如 Automated、Scheduling、Export Report、Analytics,这些都是产品的「点」。可以串起来:Facebook + 关键词,然后继续搜,你会发现很多平时发现不了的小点。

4.3 从功能中发现长尾关键字

然后再从旁边的 Related Keywords 与 People Also Search For 的面板上去找,一般情况下,总会看到一些更细的关键词,通常表现为英语动词,如:Facebook tools liker、Facebook tools unfriend、FB tools download。

图片[16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分别点进去后就会发现新大陆了,如:Facebook tools liker、Facebook auto liker,这些网站的产品都是能捞钱的货。

图片[17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图片[18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然后就发现有 Facebook auto poster、Facebook auto friend request 等关键词,到这一步就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小产品。以此类推,只要把 Facebook 换成 Instagram、YouTube、Amazon、Shopify、Ebay 等就可以了。

4.4 通过长尾关键字数据反推小产品的可能性

接下来就要用数据去分析是否应该产品化,可以参考以下数据:

•社交类,Volume 大于 2000 ,Competition 小于 0.25 就可以上,通常 CPC 不会很高,订阅流失率比较高。

•电商类,Volume 大于 500 ,Competition 小于 0.2 就可以上,通常 CPC 会比较高,订阅流失率比较低,变现比较持久。

•to B类,Volumn 大于 1000,Competition 小于 0.2 就可以上,这类流失率比电商类高一点。

相关工具推荐:

https://neilpatel.com/ubersuggest/

https://serpstat.com/

图片[1]-Google | 付费插件|实战手册

第 5 步-需求判断,聚焦核心需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7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常用语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